靳尚谊八十年代创作探索时偶然看见了宋代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以此作为背景,创作了《青年女歌手》,登上了创作的
第二座高峰,这样他渴望探索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结合的念头更加清晰了。
靳尚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对中国画的欣赏与理解愈加深入。他认为中国画的独到之处是西方油画不能比拟的,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蕴含的文化精神、中国画体现的抽象美都是独特的。作
为一个油画家,他非常想在油画中尝试中国水墨和油画的结合,也就是能够让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油画技术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他需要找到一个载体,从构图、色彩、人物、背景到技法,
同时显示出东西方两个画种的优势。一个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要兼具两个画种的魅力,是非常困难的一次挑战。
作为一个热爱中国的艺术家,在以往的形式探索中靳尚谊以中国壁画为背景做过试验,现在最困难的挑战是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结合,用靳尚谊的话说:"我做了两个实验,一个以永乐宫壁画
为背景是一种实验;另外是水墨画为背景,也是一种实验,但是这两个实验都不能把油画的因素简化,要在西方绘画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这样才有意义,才有水平"。
靳尚谊为应对这个挑战一共画了四幅画:《画家黄宾虹》、《晚年黄
宾虹》、《髡残》、《八大山人》,每张画都可以视为一个
载体,靳尚谊要在创作过程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靳尚谊首先选择画黄宾虹肖像,作为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结合的载体。他认为黄宾虹的画风浓密粗狂,适于用油画语言表现。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让东西方两个不同画种的魅力兼而有之 ,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难处之二:水墨画与油画的色彩转化
靳尚谊在画《青年女歌手》时背景用了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把绢本水墨工笔转化成油画的色彩,体验到转化的难度,他说:"背景里范宽的画颜色复杂,把墨的渲染转化成油画色彩复杂多了,难度很大"。
在画两张黄宾虹和髡残时,靳尚谊反复研究如何用油画色彩表现中国的墨色,他要把水墨的因素融入到油画里去,色彩的运用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问题。
色彩实践一:两张黄宾虹
第一张黄宾虹用群青加红使画面出现一种紫色,再用黑加土红呈现一种暖紫色;第二张探索与墨结合,要用油画色彩表现出中国画墨的色彩,但比墨要柔和,画面感觉也强烈了。第一张是蓝
调出来的灰,但是画面就弱,第二张用黑调出来的灰,感觉上强烈了,方法是一样的。
由于油画不是画本色,而是画光照下的颜色也就是光源色,如果用黄宾虹的作品局部作为背景,那么光照下的颜色在后边,就不能用黑白色,而要转化成另一种色彩,黄宾虹作品的浑厚华滋
可以满足油画色彩表现水墨的需要。
《探索中国油画的精神魅力》
从 《画家黄宾虹》开始,靳先生开始了自己第四阶段的艺术探索。在这个阶段,他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与油画艺术的结合上。"写意性"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是构成中国艺术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对中国油画整体发展的自觉认识和担当意识,使靳先生再一次用自己的艺术实验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靳先生尝试在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中建立起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续的文化精神,以及与"写意性"价值结构相关的意象和语言体系。
《边线与结构》
为什么与中国水墨结合?
靳尚谊在谈到他为何要尝试吸收中国画意笔效果时说,因长期以严谨的古典风格作画,他感到在画面上较难创造松动的效果,希望能从中国写意画中得到灵感。其意图是很明白的,他关注的依然是油画语言本身。虽然,靳尚谊非常热爱中国绘画,并对之有长期的深入研究,他的新尝试,毕竟是因在国外亲眼所见的欧洲杰作的激发而起的。
观看靳尚谊的《画家黄宾虹》、《晚年黄宾虹》和《髡残》,在处理上与之有同工异曲之妙。人物的头部刻划坚实,跟衣饰,尤其是跟那搏动的国画山水式背景,以及黄宾虹式笔触形成强烈的对比。精心塑造的头部,仿佛将我们拉近所画人物,而松散跃动的背景则将我们引向远方。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靳尚谊出色地在固定的平面上创造了变幻移动的视觉效果。
而这种用油画手段所传达的意境,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冥合。
《边线与结构》
靳尚谊未说出的是他将新古典主义中将主题似的背景空间压缩成一个立于人物身后的一个屏风般的平面。以减法来处理背景恰好又与中国肖像画中以空白为虚拟空间的"计白守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典型的"以虚托实"的例子是他作于1999年的《髡残》。坐在笔触堆砌的画中山上的画家髡残似乎是他背后的山峦的一部分,又似乎髡残和背景同时风格化了的表现手法。靳尚谊的《髡残》,中国油画家对西方写实主义中的"真实"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中国式的笔法来描绘"真山实岭",而是用油画材料的"笔墨"探寻绘画的真实。如果靳尚谊在背景的山峦的描绘上多取一些山水笔墨中的干、湿、枯、润、涩、缓、疾、等变化,进一步将人物形象虚入绘画语言中,画僧髡残的悲凉与颓废但决不屈服的风骨可能会更为"真实"地在绘画语言中彰显。所谓"笔与神合"而非形与神合。
难处之三:两种不同文化对一种自然的描绘——水天一色
在画完黄宾虹与髡残之后,靳尚谊面临着自己最大的挑战,即中国画最高的表现之一:空灵。中国人的智慧在于:绘画的纸张也可做为构图的成分。用留白的方式表示空间,显现灵动的气氛,传达出不可言喻之美;而油画却是色彩被一笔一笔涂抹在画布上,笔和复杂颜色的更迭,描绘出斑斓的自然,用此表现深远的空间。
如此不同的两个画种,两种文化,要用什么样的载体才能在表现空灵,表现这个花鸟画家八大山人的心境呢?靳尚谊选择了"水天一色"这个自然界的山水现象作为八大的背景,这就是他的第三个难题。
八大山人是靳尚谊最喜欢的中国画家,也是他探索油画与水墨画时感觉最困难的。在 《八大山人》这幅作品中,他希望尝试用实景作为背景,但又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也就是运用油画语言表现出中国画特有的空灵感。他整整画了一年多,以至于未能赶上参加回顾展。无数次反复修正,在技术上探索与中国水墨画接近的表达方式,寻找中国文人画的意境。靳尚谊吃足了苦头,终于完成 《八大山人》这幅画。虽然不一定是空灵,但是自然界水天一色的场景,中国文人那种淡淡的忧思,跃然于画面之上,空旷的天边,沉重的心灵,表现出艺术家对中国古代文化渊源的欣赏与追思。也为靳尚谊以"不可为之而为之"的挑战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