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所有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都有过临摹的要求与冲动,中国画论早就把“传移模写”作为绘画的法则,现代艺术教育同样将临摹作为增长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但是临摹的行为后面是一个复杂的观念世界,临摹对象的差异,折射出关于临摹意义的差别。一般而言,临摹首先是一种视读,一种经由动笔触摸经典的阅读,远取诸势,进取诸身,通过临摹使心与手同时抵达经典的内奥深处;临摹也是一种修身,在模写的领悟中,间插着自我情怀的倾述;临摹甚至反映出艺术的时代美学风尚,不同时代的临摹通常受制于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要求。在靳尚谊先生不多的临摹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情有独钟的选择。为解决色彩的表现性问题,他选择了苏里科夫、弗鲁拜尔的作品,对他们冷灰的沉稳色调加强了认识。但这不是他主要的临摹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他在60年代初期对荷尔拜因素描的临摹,那时候他要解决的是素描问题。在以明暗造型为主的那个时代,他的目光落到了北欧画派的线造型一派上,通过对线条价值的揣摩,改变原有的观察方法与表达方式。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南欧和北欧两个流脉本有造型语言的分野,意大利画派重在用明暗法制造空间的深度,尼德兰、德国画派则善于以线造型刻画物象的结构。在两种造型语言的背后是绘画的观念,意大利绘画旨在“叙述”,由此铺开雄浑的体验式氛境;尼德兰、德国绘画的本质是“描绘”,在尊重自然的诉求下虔诚地以自然为师,甚至发明“镜像”的技法以求精准地将眼前的事物“抓”入画布。从靳尚谊后来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实际上兼融吸收了欧洲南北两个画派的优长,在明暗塑造时注重线条的走向与起伏,运用线条具有的抽象性质形成冷峻、理性的风格。《向维米尔致意》的三幅画也可以称为“临摹”,但这是观念层面的“临摹”。

范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