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这个章节是本次画展和本画册在学术上最有意思的篇章。就像一部交响乐,在主题从旋律中响亮地呈现之后,接下来一定是主题的复奏也即主题的展开。借赖展开的乐章,主题的性质和价值得以明确,主题的内涵也得以清晰当靳尚谊的三幅画和维米尔的三幅画并置在一起,特别是当两组三幅画的细节并置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对话”这个主题从眼前的视像中浮现。

  这种“对话”是一个复合结构。以戴尔夫特风景为例,靳尚谊看到了维米尔的原作,他又到戴尔夫特维米尔画过的风景现场看那里的风景,然后我们看到了靳尚谊画的风景。历史的风景留在了维米尔的画中,历史的风景也相当程度地留到了今天,(看到戴尔夫特的风景直到今天还保留那么多的原样,可能所有的人都会感到为之一惊。时隔350年,那片风景依在,这本身就是欧洲文化的传统。它无声地告诉人们,什么叫保护文化遗产。)回到这次创作,靳尚谊面对的是两种风景,他的画因此是与两种风景的对话:一种是艺术,一种是自然;一种是经典,一种是现实。

  对于许多画家来说,或面对现实尽情挥洒,或面对经典虔诚躬摩,都是可以做到的,而站在“当下”的时间里面对两个对象,这就容易造成感觉上的紊乱。靳尚谊先生的最大优长是有着极为稳定的智性,他能够从容地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以致意的心情把经典作为一种知音长者,而把眼前的风景作为创造的参照。他在描绘的过程中把握了维米尔艺术的调性,而在描绘的方式上施展了自己的语言,于是有了对话的结果—— 一幅《新戴尔夫特风景》和一幅《戴尔夫特老街》。

  为了更好地体味维米尔笔下的景致,靳尚谊在戴尔夫特城拍了不少照片,这在他的艺术历程中是极为罕见的。无论是画风景还是画肖像,他几乎从来不用照片。这一次的拍照,显然是为了营造画面,也是为了对历史的补缺,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这次视觉对话的素材。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细节在靳尚谊作品中的魅力,那些由细微的笔触点染出来的建筑、墙皮、地面、树木、水波和云彩,以实实在在的质地感和紧劲连绵的关联性增加了画面可读的内容,这些细节即是作品内涵的组成元素,他们在画面上交织成描述和记忆的气息。

  对于一个学殖渊博的画家来说,无论怎样临摹传统,其实都是自我这个主体对传统的“修正”。透过靳尚谊先生的维米尔三章,可以看到他在历史与经典面前是如何“主动”地表达自我的感受。《新戴尔夫特风景》以今天的风景实象修正了维米尔作品的原貌,而《戴尔夫特老街》中的广告图像和人与摩托车形象,则在经典的画面上“置入”了现代的景观;更为明显的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了《惊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面中加上手的造型,使画中的人物有了现代人的模样。在这里,与经典精神相交的机缘构成了从“修正”到“创造”的逻辑转换,那真正“本原”的,就是那正在发生的活的存在,纯粹的在场的存在状态。

范迪安